儘管MSG一向以來,一直被指控為構成過敏,哮喘,或偏頭痛,頭痛等之成因,報導認為其實是沒有科學根據的。
以下段落摘自Chau Tu撰寫的〈味精有害健康嗎〉文章(直接引用,未做任何修正),這篇文章於2014年10月2日出現在Science Friday廣播節目中。
「我隨時都會看到堅信他們的過敏反應是味精造成的人 – 人們常說味精造成這個,味精造成那個。」曾主持過一次味精影響研究的史克伯斯臨床醫學小組(Scripps Clinic Medical Group)過敏學家和免疫學家Katharine Woessner表示:「但我認為其中有很大的誤解。」
事實上,當今大部分的科學家都同意,味精造成人體疾病的觀念是沒有事實根據的。
俄亥俄州立大學(Ohio State University)食品創新教授兼主任的Ken Lee表示:「味精有毒,或味精是造成食物過敏的元兇,這些說法都是不正確的。」味精是谷胺酸鈉的俗稱,而鈉(每個人都知道這是什麼)是常見的食鹽的第一種成份。」同時,Lee解釋說,身為味精基本成份的谷胺酸「是『glutamic acid』的同義詞,它是一種天然存在的胺基酸,也是蛋白質的構成成分之一。」經過水解後,味精就會分解成鈉和谷胺酸。
在1999年,Katharine Woessner的團隊進行了一項單盲、安慰劑對照的研究,來試驗味精對100名氣喘病患的影響(稍早的一篇報告暗喻,對阿斯匹靈過敏的氣喘病患可能對味精過敏)。研究人員發現,雖然有30名參與者相信他們有所謂的CRS(所謂的「中國餐廳症候群」)經歷,但事實上只有一名參與者在暴露於味精後,出現了肺功能降低的現象。當這名受試者再次接受試驗(這次是雙盲、安慰劑對照的實驗),試驗結果又呈現陰性。
接著在2000年,研究人員對味精進行了最大規模的雙盲、安慰劑對照研究,共有130名曾表示他們對味精過敏的受試者。研究人員發現,味精在一個小組受試者身上產生了短暫且輕微的反應,但在重新試驗後卻未產生一致的結果。
同時,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(U.S.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, FDA)稱味精是「公認安全的」(這是該機關最初在1959年所做的一個分類)。該機關在其網站上寫道:「雖然許多人自認對味精敏感,但是當這些人成為研究的受試者,並被提供味精或安慰劑進行測試,科學家發現他們的過敏反應並未被觸發。」
欲閱讀整篇文章,請點選此處:http://bit.ly/1IVR86s
關於這份出版品:Science Friday®是由第501(c)(3)類的非營利組織Science Friday Initiative所編製。Science Friday是深受信賴的科學相關報導來源,它是美國的一個國家廣播節目,也發行獲獎的數位影片,並提供原始網站內容。Science Friday每星期都吸引150萬的聽眾,目前在超過300個公共廣播電台播放。